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服务企业 规范行业 发展产业

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协会动态

中国·新疆·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300万件家具及橱柜五金配件制造项目招商

2021/7/12 13:47:21  986次

  一、基本情况:可克达拉市作为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重镇,是内地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战略前沿和西域国际商埠,周边有霍尔果斯、都拉塔和木扎尔特三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具有发展外贸经济的天然优势;同时新疆钢铁原料质优价廉,能有力的保障小五金产业原材料供应。截至2019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预计我国城镇化率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小五金生产行业有望进一步增长。
  二、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年产300万件家具及橱柜五金配件生产线若干条,配套建设办公楼、实验室等附属设施。计划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值1.5亿元,投资回报期3-5年。
  三、项目选址: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合作方式:独资

  五、城市概况
  可克达拉市于2015年3月16日正式获批成立,同年4月12日揭牌,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为兵团管理的第八座城市。
  可克达拉市位于伊犁河谷中心地带,地处天山北脉科古尔琴山南端,东临伊犁州首府伊宁市25公里,西距霍尔果斯口岸40公里,南靠都拉塔口岸30公里,行政区划总面积979.71平方公里,下辖第四师63团、64团、68团全域及66团、67团部分区域。全市总人口7.5万,是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西端重镇和兵师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可克达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由城北生态产业园区、城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组成。
  功能定位: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现代煤化工下游产业链、硅基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建材)、中药产学研,培育发展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示范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
  发展前景:今后将形成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高度集聚、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上佳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
  六、城市规划:
  城北生态产业园区
  区位:紧邻城市核心区,面积9.34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配套及交通:“七通一平”已完成;毗邻218国道、立交桥与清伊高速相连;城区道路七横六纵,路网通达。
  产业规划: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加工,积极发展中药产学研、纺织服装培育,发展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装配式建筑(建材)、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示范园。
  城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区位:城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面积26.47平方公里,距可克达拉城区25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27公里。
  产业规划:重点延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下游产业链、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
  基础设施配套:“五通一平”已完成
  2019年10月,安琪酵母年产3.2万吨干酵母及酵母抽提物生产线项目正式落户经开区。
  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区位:距可克达拉城区125公里,面积14.19平方公里。
  产业规划:以发展硅产业为主导,依托金属硅资源,坚持“立足基地,做大做强硅业”的发展战略,深化硅产业链,打造全疆知名的硅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配套:“五通一平”已完成充分利用主导产业产生的余热、废水、废渣、废料等,再次加工利用,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达到了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目的。
  七、区位优势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通道;是兵团参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支点;是中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战略前沿和西域国际商埠;是“伊-霍”经济圈的重要枢纽。
  可克达拉市位于亚欧经济结合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有霍尔果斯、都拉塔和木扎尔特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区域内有连霍高速、精伊霍铁路、伊宁机场等公路、铁路、航空通道,可为工业发展、进出口贸易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
  八、资源优势
  四师可克达拉市是兵团农作物种类最全、粮油产量最大、香料种类最多、牲畜存栏最多、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拥有装机容量过百万千瓦的电力保障和以220千伏为主体独立电网优势。拥有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一伊犁河谷唯一一家主板上市企业的名企优势。第四师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伊香”、“伊河双六”有机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获得“兵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称号;2009年获得中国(上海)有机产品及天然产品展“最佳产品奖(牛、羊肉类)”,并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荣誉称号。
  伊犁河谷气候、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是自治区和兵师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瓜果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同时,伊犁河谷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现已探明储量近300亿吨,占新疆已探明储量的近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伊南煤田、伊北煤田、尼勒克煤田和昭苏煤田,四大煤田地表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远景预测储量3000亿吨。
  九、优惠政策
  可克达拉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进一步压减办事流程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继落实《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关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实施方案》和《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促进投资的政策文件。经开区内企业上市可享受绿色通道即报即审;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对新建、租赁厂房以及新购置设备进行补贴;按照《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关于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
  (一)对2020年起开工建设的新建3000万元(含)以上、5000万元(含)以上、1亿元(含)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入运营一年后,分别按新购置设备实际投资额的5%、10%、1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的,上述奖励再提高5%。新设备需提供购置发票(含非生产性检测设备、工艺包),单个项目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二)对2020年起开工建设新建或购置厂房(厂房指生产所需加工车间、仓库、倒班宿舍、不含办公楼等非生产配套)的企业,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设备实际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每平方米奖励400元。单个投资项目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三)对2020年起租赁厂房的企业,按其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一个经营年度产值达到1000元/平方米(含)以上、2000元/平方米(含)以上、3000元/平方米(含)以上、4000元/平方米(含)以上的,分别按照70%、80%、90%、100%给予厂房租赁补贴。
  (四)品牌建设扶持政策1.对师市辖区内新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的,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20000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2.对在师市辖区注册被新认定为省级、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3.对于师市辖区新创建的5A级景区、五星级饭店、5S级滑雪场,一次性给予300万元的扶持资金;新创建的4A级景区、四星级饭店、五星级农家乐和民宿、4S级滑雪场,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扶持资金;新创建的3A级景区、三星级饭店、四星级农家乐和民宿、3S级滑雪场,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扶持资金。
  (五)鼓励商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参与师市招商引资工作,对在可克达拉市落户并协助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各类协会(商会)给予每天每平方米0.5元办公场所补贴,补助面积上限为200平方米,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六)“升规纳限”奖励政策1.一个年度内新建投产并达到规上的工业企业奖励20万元,由规模以下首次升为规上的工业企业奖励10万元,退规企业二次升规的奖励5万元;2.新注册并在一个年度内达到限上的贸易业企业奖励10万元,由限下首次升为限上的贸易企业或大个体奖励5万元,退限企业二次纳限的奖励2万元;3.新增纳入规上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奖励5万元。
  (七)对2020年起由自治区、兵团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
  (八)2020年起在主板首发(IPO)上市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在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境外首发上市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对改制、辅导备案、挂牌、上市和融资的民营企业,参照自治区专项资金奖励标准分别给予20至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助。
  (九)“一事一议”项目。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1亿美元(外资项目)或10亿元人民币(内资项目)及以上的产业龙头项目;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的高新技术类工业项目(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可)。
  (十)符合《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企业,在政策执行期间,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至第五年在企业所得税25%法定税率减半征税的基础上,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的40%部分;其它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自治区、兵团出台的相关文件执行。
  十、投资成本

  可克达拉市是一个年轻而美丽的边疆新城,她宜居、宜业、宜游,一条河、一首歌、一壶酒、一座城赋予了她风姿绰约。当前,可克达拉市和经开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充满商机,富有活力。我们将秉持“至诚至善、携手共赢”的理念,坚持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以最大的诚心、最高的效率、最好的环境,为来师市和经开区投资创业的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我们热忱欢迎各位企业家来可克达拉观光考察,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